找到相关内容82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理治疗和禅修的治疗目标:自我呈现的发展阶段

    认同形成的阶段性和适龄性的发展问题(Erikson,1950、1956)。 这一点特别适用於两种热衷佛教避静的团体。一种团体是青年期後期(later adolescence)和快成年期前期(early adulthood)的人,另一种团体是或已在更年期的人(Levinson,1978)。这两个团体的人把佛教修行当成一种捷径,好用来迅速解决他们生涯阶段所面临之必要的和恰当的发展课题。所以,他们常...

    杰克.安格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5646396.html
  • 从《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》论荷泽神会之教法

    时间倾向於七四五至七四九年间的前半段,亦即七四五至七四七年间所记录并流通;此推论系基於当神会荷泽寺不久,寺内人们很自然会称呼他为「南阳来的和上」或「南阳和上」;反之,当他在洛阳当地寺庙住的愈久时,...显示,从七三九-七四五年间神会似乎依旧留在南阳,但只有零星问法而无公众开法传禅的纪录;[注10]倒是在宋鼎於七四五年迎请神会洛阳荷泽寺时,保唐无住(七一四-七七四)的《历代法宝记》除了提到神会在天宝...

    陈盛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750108.html
  •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特色及其作用

    佛学”的萨迦派教育   萨迦派的教育程序分为五个阶段:   第一阶段,对于寺院的学僧,多为师徒之间进行的随意性教育。从教育的内容来看,各寺院对僧侣特别是童僧的教育,主要有四个方面:一是文字...显密宗、声明学和因明学等典籍达一千余部,成为噶当派著名的学者,人们尊称他们二人为大俄译师和小俄译师。   噶当派寺院教育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学僧。僧人最初寺后,分编在称为“夏仓”即初级学经班内,由...

    周润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2653774.html
  • 缘起赞 [佛] 上

    在定中细细观察无我境,方能使我执压伏。由此深入生起空性中道胜观,见道位。但历劫我执习气之强固,本来远胜解空力量,见道以后,微细我执犹时萌起,须用修道位法下断修刁,乃能使我执深根完全披除。譬如北极...随之。此皆小乘去执方便,大乘于发菩提心后,依空性义修习智意资粮,证空牲;复于后得依智慧资粮,回向人生,勤行六度佛于行而修福德资粮,如是双运。由智慧资粮所得为法身,福德资粮所得为报身。小乘纯修空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0654309.html
  • 沩仰宗概观(1)

    这中间,也许灵祐禅师佛门还作过一段时间的近事男修行,然后才在本郡建善寺法常[2]律师那里剃发的。与中唐时期的其他大师一样,灵祐禅师在走入佛门之后,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经论修学,《祖堂集》卷十六本传谓...的“安史之乱”使北方长年处在战乱之中,北民南徙,他们中多数人遁丛林,更使禅门一时勃兴。而沩山不但地理形胜,而且所处地理位置又甚宜弘法,因而成了常住达近千六百人的大道场。   六. 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4458609.html
  • 中国宗教法总述(下)

    以阳平、鹿堂、鹤鸣三治为上。治头大祭酒的职权有编著户籍并且每三年校正一次,宣示科戒,发布敕令。下一级的祭酒有传道、设立义舍的责任。鬼卒是一般的道者。教徒缴纳五斗米道,只崇奉太上老君与三师。  ...更加明显。法律的本质作用在于维持秩序,它是一种规则,对它的有意义的判断应该是是否有效的完成了对于正常秩序、有利于该社会正常存在发展的秩序的维护。判断标准不应拘囿于形而上的讨论或者先为主的先进、落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765251.html
  • 椤伽宗考

    。如是发行,谓四法也。如是顺物,教护讥嫌。如是方便,教分不着。然道多途,要依二种,谓理行也。   壁观是达摩的禅法,即是下文说的“凝住壁观”。四法即是下文说的“四行”。安心属于“理”,发行属于“行...,寂然无为,名“理”也。   这是从“理人”安心的路。虽然不废“凝住(巴黎本狮资记》作“凝注”)壁观”,但注重之点是“含生同一真性”“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”的理解,所以称为“理”的路。   行人者,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3666353.html
  • 马祖“大机大用”蠡测

    身为洪州的地方长官,他是属于娇奢习气普遍很重的所谓上层人物之流,这是无疑问的。这个人来马祖门下参访,一开口就是饮食的荤素问题,可以推想他不过是对佛教有点兴趣的门外汉或是佛门的初学者。虽然如此,他...就必然因人而异了。而且,由于众生宿昔所植德本不同,今生现行三业各异,其慧根浅深有差,他们相互之间、乃至每个个人在任何一个时空点(此即禅师们所谓“机缘”)悟此境的方法都不能重复,佛教如果不能当机开出无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3966357.html
  • 湛然“无情有性”思想中的“真如”概念

    保存这法身的地方,就是如来藏。  其实不论是佛塔崇拜、经典崇拜、或者人格化的法身崇拜,这些崇拜的共同点,即希望佛陀常住世间。这一期望在佛陀灭不久时,是以佛塔崇拜的方式来呈现,这是典型的睹物思人的纪念...,就是如来藏,众生也不在此之外。舍利塔崇拜与如来藏思想的结合,可见诸《涅槃经》及稍后的《无上依经》”[2]  对佛陀生身的崇拜,因为佛陀灭之后转而为佛塔崇拜,因为佛塔之中供奉著佛陀的遗骨,所以佛塔就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370099.html
  • 无畏布施:“人间佛教”的虚云模式

    范式”在中国宗教中的地位变迁》,载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05年第1期,第23页。   ③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:“一个小和尚一个老和尚,两个人出去下山化缘。走着走着到了河边,这个小和尚因为道,什么事情都...的一种重要模式,只是这种模式一直不被“人间佛教”的舆论所关注,一直没有成为“人间佛教”实践的自觉行动,总而言之是一直没有“人间佛教”之“法眼”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为什么“无畏布施”没有象“财布施”和...

    陈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994120.html